南韓名導李滄東的《薄荷糖》近期再次被搬上大銀幕,20年前的作品今天重看,依舊震撼人心。故事裡的主角英浩站在火車軌上張開雙臂,朝著迎面而來的火車歇斯底里地喊著「我要回去!」那扭曲面容的背後,到底藏著怎樣的故事?李滄東透過此引人入勝的開首,借用火車逆行而駛的意象,把這個男人過去的大半生用倒敘方式一一呈現於觀眾眼前。該男子落得此般姿態,是自己的選擇使然,抑或是命運作弄的緣故?人生若果能夠「倒帶」一回,一切又可以改寫嗎?

薄荷糖是回不去的人生
驟看電影的名字,或許你會問,故事與薄荷糖有何關係?李滄東總擅長在電影加入不同的象徵符號,而薄荷糖則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核心象徵,是一種關乎純潔無暇、真摯、未被污染的愛和美好歲月。隨後跟著電影橫跨幾個章節,薄荷糖的蹤影偶有乍現,從一開始看見英浩拿著薄荷糖探望病危女子的情節,你我或許都還猜不透當中的特別意義,到電影後來揭示更多關於他的過去,你會漸漸體會到李滄東的用意。最讓人深刻的還數英浩當兵時,不小心弄跌情人送予的糖罐,四散一地的薄荷糖被士兵無情地踐踏,暗示往日純真的歲月和情感,都被暴力及權力掠奪,是一聲對於命運殘酷不公的無聲吶喊。此刻即使再將薄荷糖放進口,也嘗不回昔日人生的甜美。


生命也是社會的觀照
李滄東在《薄荷糖》裡除了仔細建構英浩大半生的遭遇外,同時亦側寫著南韓二十多年來的發展,透過不同角度反思執權者的決定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。英浩從學生、軍人、警察、商人,到變成一個潦倒、對生命失去希望的中年人,均與南韓當代社會的轉變互相對應,當中發生過1980年的光州民主化運動、1987年的學生民主運動、1997年金融風暴經濟危機等。在此等政治與經濟巨變的環境下,小人物的遭遇是否全然咎由自取?人生面對不同的處境能夠透過自由意志來抉擇嗎?我們成為今天的自己,或多或少也離不開社會氛圍的影響。
記得電影裡有一句讓人特別深刻的對白:「人生是美麗的,是嗎?」既簡單又直接的問題,卻也是看過電影後最難回答的問題。正如早前出席映後談,李滄東表示,他希望拍令人看完有改變的電影,而不是拍人們想看的電影;而《薄荷糖》正是一套這樣的電影,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。

《薄荷糖》
導演:李滄東
主演:薛耿求、文素利、金汝珍
故事簡介:
導演用倒敍的結構說出男子七段人生經歷,回憶他由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所經歷的種種。金英浩本是一名前程似錦的青年,卻在入伍期間誤手錯殺一名女學生,而性格大變。一改溫文儒雅,他以暴易暴。歷史現實侵蝕著他的良知和善良,自身的墜落也使他無法面對當年純真的自己,最後愛情事業皆付流水……
(現於百老匯電影中心特別放映)
PHOTO: 安樂影片提供
#6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