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ing soon

《盡做 — 香港匠人展》
為志業鞠躬盡瘁的6位本地匠人

2021-09-24

「盡做」二字,背後包含了無盡的堅韌和毅力,亦代表了為志業鞠躬盡瘁的精神。若要說得無愧於心,也許要花一輩子的時間。踏進由ACOO策劃,於上環elixir咖啡店舉行的《盡做 — 香港匠人展》,也許你會對這種精神有更深的體會。在這個「一天只做一件事」尚且不易的年代, ACOO的團隊走訪了6位本地匠人,讓他們向大家示範,何謂「一生專注一件事」。

匠人魂:一生專注一件事

1. 油麻地泗祥號車木匠

說起律囉,相信一眾8、90後也不明所以,其實律囉即是舊木船上的木製滑輪,用作扯帆和吊貨。時移世易,舊木船漸漸被淘汰,被貨櫃船取而代之,律鑼亦不再被需要。於是第四代掌舵人Louis便開始轉營,製作冷氣木圈等別的木製品。守業艱難,他已預視到家業未必長青,即使百年老店在他手中光榮結業,他仍能坦然面對,其豁達讓人心生敬意。

掃描一旁的QR Code便能觀看ACOO為各位匠人拍攝的短片,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故事。

2. 天水圍新北江商場津津有味阿諾

用膠袋盛載的撈冷麵、多款惹味配菜,有喚起大家的校園回憶嗎?在天水圍新北江商場,就有一間以撈冷麵起家的小店。店主阿諾的家人都已移民,但他仍在城市邊陲的小商場中,堅守這家有逾20年歷史的小店。顧客無不對店內85款口味的雞蛋仔嘖嘖稱奇,對他的創意大表佩服。

3. 錦田勝發餅家蔡師傅

近年吹起的懷舊風,令曾在五十年代盛極一時的忌廉筒再次備受追捧,不少人山長水遠來到元朗錦田,只是為了一嚐蔡師傅的忌廉筒。只售7元的忌廉筒,背後可是耗費了無盡的心血,就讓70歲的老師傅向大家娓娓道來忌廉筒脆中帶軟的秘密。

4. 屯門龍門燒賣朱師傅

若你是「香港燒賣關注組」的一員,相信對屯門龍門居的燒賣不感陌生。但原來在「加大版」燒賣的背後,是一個甘苦雜陳的父子故事。在父親身邊學師16年的朱師傅,當初對爸爸不太了解,但現時的他已能坦然並驕傲地向大家表示,自己如今的成就,全是歸功於父親。

5. 靈異YouTuber AP

其實不只專注於傳統手藝的老師傅才配以匠人之名, YouTuber亦可說是新生代的匠人,AP正是其一。眼看靈異題材受人歡迎,怕鬼的他便以此作招徠。老匠人要面對青黃不接的困境,他則要面對網上負評,儘管壓力沉重,自信但不自大的他,仍然堅持朝100萬訂閱的目標進發。

6. 元朗李炎記蘭姐

許多人都會把花牌和「老餅」扯上關係,而展覽就帶大家發掘當中的溫情故事。對傳統花牌紥作懷抱熱誠的蘭姐從父親手中繼承李炎記,可惜老字號總逃不過青黃不接的命運,幸而蘭姐勇於打破手藝「不外傳」的規矩,最終覓得兩位有志入行的新一代,令傳統手藝不致失傳,實在令人鼓舞。

一同建構我城想像

同場還設有《香港角落》展區,兩旁掛了本地攝影師李梓樺、Martin Lee、Vanessa Wong、法國攝影師Romain Jacquet-Lagrèze的作品,引領大家以小見大,從微觀角度細看這個城市。大家亦不妨即席揮毫,描畫自己心目中的香港想像,一同建構我城。




    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