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元素,但今天像成了奢侈品:身分、經濟等之差異,令求愛也有太多考慮;如精神病患者說要擁有美滿愛情,更被視為妄想。
《十年》(《自焚者》一段)導演周冠威的新作《幻愛》,找來近年冒起的演員蔡思韵擔綱心理轉導員,共同探究精神病患、社會病態,以及愛的可能性。
短片成新作基石
一單新聞,一齣舊作,啟發周冠威拍成《幻愛》。「2006年我在演藝學院執教,帶領學生合作拍成短片《樓上傳來的歌聲》,是關於精神病患者在生活、感情經歷的劇情片。有觀眾看畢,認為可拍成長片,而觸發我作嘗試。另記得約同一年,有報章報導一患精神病女子病發,在街上脫光,但途人多只顧拍照,沒有幫助她。究竟人心為何變成這樣?同時也令我對精神病想作多一點了解。這則新聞,我也放進《幻愛》中。」
籌備拍攝《幻愛》的其中一個困難,就是尋找演員。周冠威說:「我心目中的男女主角由年青演員演出,但在香港要找到有知名度的年青演員實在不易,始終香港大氣候鮮能培育出這樣的演員。」最終,他慶幸找到劉俊謙和蔡思韵。

願受折磨 成就演技
電視劇《短暫的婚姻》,讓周冠威看到蔡思韵的可塑性,讓她成了《幻愛》的心理輔導員,與劉俊謙飾演的精神分裂症康復者關係糾纏不清。蔡思韵遊走影視和舞台,但自言演《幻愛》是一大挑戰:「這角色心理極複雜,她表裡不一,但非全於壞事方面,而是她渴望愛,但就不敢表達出來,十分矛盾。」蔡思韵亦表示 導演很多時會問她某場戲想怎樣去拍,這讓她可自主而多點發揮。周冠威補充:「我不想每每指定演員應怎樣做。例如某場她與劉俊謙的對手戲,她希望一鏡過拍攝,可保持著角色的情緒。有一場一鏡直落,我像用鏡頭掐著她的頸令她感窒息般,她一直表現出拼命鬆開掐著她的頸的『手』,即抗拒男主角的愛。這樣『折磨』演員的拍攝,確很到位!」


呼應香港狀況的愛情片
正如剛才提及,愛成了奢侈品,今天我們還能去愛嗎?蔡思韵演畢《幻愛》有這樣的體會:「在這個講求快速、諸事多考慮的社會,我們像是缺乏愛人和被愛的 能力,唯有先找一點空間喘息,才能找回這最重要的元素。」
而周冠威對其電影更作多一重解讀:「《幻愛》講愛情來得沉重,男女主角都有情緒毛病,但也觸及療癒,亦有甜蜜。其實除了戲中主角,整過香港也患上情緒 病,這是今天政治、社會氛圍帶給我們的,回顧過去大半年大家常哭常受折騰,這情緒也需要療癒。這於《幻愛》某程度是有所呼應的。」



《幻愛》
上映日期:5月28日
PHOTO:部分為電影劇照
場地:東南樓藝術酒店
(蔡思韵)
MAKE UP:SHUENKONG@WILLWONG
HAIR:LUPUSCHUI@ORIENT4
WARDROBE:ARTIST’S OW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