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ing soon

《人肉搜尋》 開拓新世代電影語言

2018-10-15

沒有高昂的製作成本,也沒有華麗的演員陣容,但美國獨立電影《人肉搜尋》,卻憑嶄新的敘事手法殺出血路,說它是年度最值得推介的作品之一也絕不為過。全片以網絡鏡頭作為視點,在美國的「辛丹斯電影節」上映時,已深受當地觀眾歡迎,無論其創新的敘事手法,抑或嚴謹的懸疑劇情,都值得香港觀眾入場欣賞。

嶄新敘事手法

以網絡鏡頭作為全片主視覺,如此拍攝手法並非新鮮事,像201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《弒訊》(Unfriended)已曾用過,但《人肉搜尋》能大獲好評,全因它突破同類型電影的框架,透過嚴謹的劇本,將父親尋找失蹤女兒的劇情,穿梭於不同社交網絡平台的畫面,而且不限於通訊程式的對話功能,還用上新生代喜歡的網上直播平台、以YouTube形式呈現新聞片段等,大大增強觀眾的代入感,片頭出現的Windows介面,更透視著科技與時代的轉變。

能夠成為辛丹斯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的電影,《人肉搜尋》自有它的過人之處,除了敘事手法創新外,對於網絡生態的刻劃同樣到位。在現今甚麼都講求「like數」的年代,網絡世界的虛情假意隨處可見。當我們整天埋首於手機或電腦前,那些存在於互聯網的所謂「朋友」,又有多少能如實反映在現實世界中?

導演Aneesh Chaganty(左)與男主角周約翰。

隱藏的蛛絲馬跡

更創新的說故事手法,也必須有個好劇本作骨幹,電影才會得到認同,《人肉搜尋》能取得成功,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劇本。身兼編劇的導演Aneesh Chaganty,雖然首次拍攝長片,卻以馴熟技巧將這個懸疑故事,透過各類應用程式的視窗畫面表達出來,每個藏於鏡頭下的蛛絲馬跡,甚至是每句對白,都成為尋人和破案的關鍵線索,肯定讓觀眾過足戲癮,尤其片末的解謎情節,相信會令打算入場的閣下拍案叫絕。

雖然《人肉搜尋》只用上14天來拍攝,但後期剪接卻相當費功夫,亦是電影成功的幕後功臣。

《人肉搜尋》(Searching)

女兒瑪歌(米雪娜飾演)突然失蹤全無音訊,單親爸爸大衛(周約翰飾演)登入女兒的電腦,嘗試透過Facebook、Instagram、電郵及訊息記錄等線索,尋找女兒的下落。經過抽絲剝繭的起底,與女兒相依為命的他,發現事有蹊蹺…

上映日期:10月17日

#629
TEXT:C LONG
PHOTO:電影劇照



    相關文章